(照片:立春時節,陽台種的櫻桃蘿蔔也開花了)
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,通常在國曆2月3日、4日或5日到來。《史記.天官書》裡提到「立春日,四時之始也」,表示立春是一年之始,也是春天的開始。
2018年2月4日立春,是繼1月5日小寒、1月20日大寒之後的重要節氣。
戰國時代的《呂氏春秋》一書之中已有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,這8個節氣名稱。到了秦漢年間,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,至漢武帝時制定的《太初曆》正式把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。
【立春養生】
立春時節在飲食養生要注意什麼呢?
由於春季陽氣初生,宜食辛甘發散之品,不宜食酸收之味。《素問藏氣法時論》說:“肝主春,……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,……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補之,酸瀉之”。
“ 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 ” ,春季的養生要注重 “ 生 ” 字,要順應陽氣的升發,保護陽氣。
按自然界屬性,春屬木,與肝相應。
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,在志為怒,惡抑鬱而喜調達。
可食柔肝養肝、疏肝理氣的食品,如枸杞、大棗、豆豉、蔥、香菜、花生等。
在春季除了身體的保養之外,在精神養生方面,要避免暴怒、憂鬱,須保持心胸開闊,樂觀向上。
『未吃五月粽,寒衣不敢送』
春季氣候變化較大,天氣乍暖還寒, 因此在早春時節要保暖,衣服宜漸減,不可頓減,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,注意防風禦寒,養陽斂陰。老人家、嬰幼兒及體弱多病者尤其應注意腳部、背部的保暖。
『起居 - 夜臥早起緩形神』
春天在起居方面,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,需舒展暢達,應多外出走動,克服倦懶思眠狀態,使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,以求身心和諧,精力充沛。
【節氣與民俗】
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。立春之日,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,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,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,古人稱為艮(八卦之一)的方向。
春為歲首,古時在立春前夕,天子還要率領文武大臣出城迎接春神。
農民常根據立春天氣預期一年之收成,故有農諺『春濛晒死鬼、夏濛出大水』。
『立春』此時大地回暖,春雨綿綿,也是春耕的最佳時刻。
【立春的諺語 】
● 立春落雨透清明:立春日若下雨,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。春喜晴不喜雨,尤忌打雷。
● 立春打雷,十處豬欄九處空:表六畜不安/雷不打春,今年一定好年冬。
● 正月展春流:立春以後,潮汐海流加大。
● 春天後母面:入春以後,氣候陰晴冷煖無常。
● 春霧(音ㄇㄥˊ)曝死鬼,夏霧做大水:春天降霧會放晴,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。
【立春的三候 】
1. 東風解凍:東風送暖,大地開始解凍。
2. 蟄蟲始振: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。
3. 魚陟負冰:河裡的冰開始溶化,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,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,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。
【立春的詩詞】
減字木蘭花·立春
宋·蘇軾
春牛春杖,無限春風來海上,
便與春工,染得桃紅似肉紅。
春幡春勝,一陣春風吹酒醒,
不似天涯,捲起楊花似雪花。
立春日晨起對積雪
唐·張九齡
忽對林亭雪,瑤華處處開。
今年迎氣始,昨夜伴春回。
玉潤窗前竹,花繁院裡梅。
東郊齋祭所,應見五神來。
立春偶成
南宋·張軾
律回歲晚冰霜少,春到人間草木知。
便覺眼前生意滿,東風吹水綠參差。
圖說:2月月曆 - 森林年曆
延伸閱讀:手繪風小清新2018森林年曆@飲食之森年曆林務局開放免費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