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冬至是華人重視的傳統節日與春節、端午、中秋並列為四大節。冬至(winter solstice,solstice指一年當中最長或最短的一天)在每年陽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之間到來,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。俗話說:「冬至大如年」,所以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「冬節」。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出的節氣。冬至這天,白天最短黑夜最長。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,幾乎直射南回歸線,太陽到達黃經270°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比南半球少了50%,北半球的白晝最短,而且越往北白天越短、黑夜越長,到了北極圈則呈現永夜的一天,因此冬至又稱為「長至節」。冬至過後,夜空星象也完全換成冬季星空。

 

代表寓意:冬季的開始

氣候特點:天氣寒冷,白晝最短

節氣養生:防寒保暖、調整心態

節氣三候:蚯蚓結;糜角解;水泉動

節氣習俗:北方吃水餃,南方吃湯圓

 

《通緯•孝經援神契》:「大雪後十五日,斗指子,為冬至,十一月中。陰極而陽始至,日南至,漸長至也。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說:「十一月十五日,終藏之氣,至此而極也。」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「冬至」


 冬至又俗稱「初歲」,古代以「冬至」代表一年之始,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。中國《史記.天官書》記載:「歲始或冬至日,產氣始萌。臘明日,人眾卒歲,一會飲食,發陽氣,故曰初歲。」因此傳統習俗上說:「吃了冬至湯圓就長一歲了」。

 

冬至養生要注意什麼?

 

冬至在中醫養生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,從陰陽五行理論來看,冬至這一天是陰消陽長的轉折關鍵日,在北半球「陰」達到極至,轉而消退,陽氣開始萌生,於是有「冬至一陽生」的說法,在南半球則恰恰相反。

按八卦學說,冬至為地雷復卦。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,下面一個陽爻,象徵陽氣的初生。我國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,即一年的開始。在一天十二時辰中,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。古代養生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,認為此時,需細心調養,使其健壯。當人體內的陽氣充足,可祛病延年。因此子時、子月、冬至為調養身息重要的時期。

冬季養生的重點是養心。保持精神開朗樂觀,保持微笑,多看好書、好風景,避免情緒激動,身心放鬆,即養生之本始於養心。

中醫認為,冬季應順應天時,注意養藏,安靜休養,不宜劇烈運動,大量出汗。建議每天可步行運動三十分鐘。

 

冬至飲食要注意什麼?

 

傳統上,人們習慣在夜晚最長的冬至夜進補,稱之為「補冬」,配合「一陽生」之日提昇陽氣健身。常以雞、鴨等肉類和漢方燉補,或以桂圓(龍眼乾)和糯米,煮成甜米糕養心神。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虛實冷熱各不相同,尤其現代人飲食營養過剩者多,進補前最好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飲食需適量。「五穀為養、五果為助、五畜為益、五菜為充」,不偏食,多吃天然少加工的食物,以保營養均衡。

冬至節氣期間適逢歲末,各類聚會增加,莫暴飲暴食,使胃腸難以消化。

冬至飲食要遵循「秋冬養陰」、「無擾乎陽」、「虛者補之,寒者溫之」的古訓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躁熱,過食辛辣會生陽動火,導致內熱積聚,鬱熱上沖。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,聚濕生痰。寒冷的冬天,進補之餘,也要多吃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。

冬天寒冷乾燥,使人覺得鼻咽和皮膚乾燥、容易上火,吃當季水果能滋陰養肺、潤喉去燥,使人清爽舒適。

 

冬至有什麼習俗?

 

冬至吉日賀冬:《漢書》說:「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。」過了冬至,白晝一天比一天長,陽氣回昇,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,也是一個吉日,應當慶賀。漢朝稱冬至為「冬節」,官府舉行「賀冬」儀式祝賀,並且形成例行假期。「冬至前後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後省事。」是故官府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商旅停業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。

冬至吃紅豆粥:南朝時代的《荊楚歲時記》記錄:「冬至日,量日影,作赤豆粥以禳疫。按共工氏有不才之子,以冬至死,為疫鬼,畏赤豆。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。」當時有冬至吃紅豆粥的習俗

 

 

冬至敬神祭祖:有些地區過冬至節有如小過年,也有敬神祭祖的習俗,冬至日,敬拜神明、祖先。煮甜湯圓或「菜粿」,並準備豐盛的菜餚,展現崇天敬神、慎終追遠的文化。

冬至吃湯圓「添歲」:祭拜之後,全家團聚吃湯圓,稱作「添歲」。以前民間在冬至前一兩天,家家戶戶就開始磨糯米粉,冬至夜裡,全家大小一起搓湯圓,喜氣的紅湯圓在白湯圓中特別醒目。除了甜湯圓之外,也有加上豐富的配料如蝦米、香菇、茼蒿、瘦豬肉,配上蔥、蒜、芹菜或香菜屑等等的鹹湯圓口味。「吃了湯圓長一歲」這種民間的說法,就是吃湯圓迎「初歲」,應合天地間陰陽消長循環的節氣。

冬至闔家團聚:唐宋時,冬至是祭祀天、祖先的日子,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;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,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回家過冬至節,表示歲末年終有所歸宿,所以冬至也就成了闔家團聚的日子。

 

「冬至」物候

 

先秦時代,對「冬至」的節氣天候和生物反應現象已有觀察記載,當時先民的生活範圍圍繞黃河流域,《逸周書.時訓解》記載了冬至三物候:

一候蚯蚓結,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,此時陽氣雖已生長,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。

二候麋角解,麋與鹿同科,卻陰陽不同,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,所以為陰,而冬至一陽生,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。

三候水泉動,由於陽氣初生,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。

 

「冬至」詩詞欣賞

 

小 至  唐·杜甫

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。刺繡五紋添弱線,吹葭六管動飛灰。岸容待臘將舒柳,山意沖寒欲放梅。雲物不殊鄉國異,教兒且覆掌中杯。

 

冬 至  唐·杜甫

年年至日長為客,忽忽窮愁泥殺人!江上形容吾獨老,天邊風俗自相親。杖藜雪後臨丹壑,鳴玉朝來散紫宸。心折此時無一寸,路迷何處望三秦?

 

至後  唐·杜甫

冬至至後日初長,遠在劍南思洛陽。青袍白馬有何意,金谷銅駝非故鄉。梅花欲開不自覺,棣萼一別永相望。愁極本憑詩遣興,詩成吟詠轉淒涼。


至日登樂遊園  唐·裴度

陰律隨寒改,陽和應節生。祥雲觀魏闕,瑞氣映秦城。驗炭論時政,書雲受歲盈。晷移長日至,霧斂遠霄清。景暖仙梅動,風柔御柳傾。那堪封得意,空對物華情。

 

冬至宿楊梅館  唐·白居易

十一月中長至夜,三千里外遠行人。若為獨宿楊梅館?冷枕單床一病身。

 

邯鄲冬至夜  唐·白居易

邯鄲驛里逢冬至,抱膝燈前影伴身。想得家中夜深坐,還應說著遠行人。

 

冬至夜懷湘靈  唐·白居易

艷質無由見,寒衾不可親。

何堪最長夜,俱作獨眠人。


冬至吟二首  宋·邵雍

何者謂之幾,天根理極微。

今年初盡處,明日未來時。

此際易得意,其間難下辭。

人能知此意,何事不能知。

冬至天之半,天心無改移。

一陽初動處,萬物未生時。

元酒味方淡,太音聲正希。

此言如不信,更請問庖犧。


冬至日獨游吉祥寺  宋·蘇軾

井底微陽回未回,蕭蕭寒雨濕枯荄。何人更似蘇夫子,不是花時肯獨來。

 

冬至日  宋·蘇轍

陰陽升降自相催,齒髮誰教老不回。猶有髻珠常照物,坐看心火冷成灰。酥煎隴坂經年在,柑摘吳江半月來。官冷無因得官酒,老妻微笑潑新醅。


西江月  宋·張掄

冬至一陽初動,鼎爐光滿簾幃。五行造化太幽微,顛倒難窮妙理。遇此急須進火,速修猶恐遲遲。茫茫何處問天機,要悟須憑師指。


長安冬至  明·董其昌

子月風光雪後看,新陽一縷動長安。禁鍾乍應雲門曲,宮樹先驅黍谷寒。台上書祥傳太史,齋居問禮向祠官。紛紛雙闕鳴珂下,未覺玄關閉獨難。

 

※以上內容整理自各網站資料

延伸閱讀:
24節氣的由來及其意義
24節氣每個節氣的三候(特色)各是什麼?
24節氣: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、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署、立秋、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、大寒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飛鳥Fi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
    Close

    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    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    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    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    reload

   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    看不懂,換張圖

    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