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物生長於此時,皆清潔而明淨,故稱之為「清明」。「清明」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,介於春分和穀雨之間,通常在每年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間到來。清明又稱三月節,也稱作桐月。

 

二十四節氣的順序:立春雨水驚蟄春分、清明、穀雨、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

 

【節氣與民俗】 

每年國曆四月五或六日,太陽經過黃經十五度,天氣逐漸和暖,花草樹木開始萌芽、茂盛生長起來,大地呈現氣清景明的現象,顯得一切清爽明媚,因此便以『清明』為節名。

《歷書》記載:「春分後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」

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:「一候桐始華,二候田鼠化為鵪,三候虹始見。」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,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,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,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。

這時雖然已是春暖花開,但因氣候乃不穩定,作物生長易受影響,所以有古諺【三月初、寒死少年家】、【清明穀雨、寒死老虎母】的說法。表示此時的寒流會讓人疏於防範而受涼。『清明』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、唯一即是民俗節氣又是氣象節氣的『節』。

 

 

【清明節氣養生】

清明時節是一年養生的重要時期,中醫認為春季利於生長,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。大家應在這段時間穿比較寬鬆的衣服到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運動。

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,如果肝氣過旺,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,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,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、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發各種疾病。因而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,要重視作息正常、情緒穩定。

在清明時節,要避免耗損或阻礙陽氣。「陽氣」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,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會比較好,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,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。

清明時節飲食宜溫,多進食蔬菜水果,尤其是時令蔬菜。地瓜、白菜、蘿蔔、芋頭等蔬果可以溫胃祛濕,適宜多吃。另外,清明節氣中,可以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,例如薺菜、菠菜、山藥,對身體有好處。

在起居調養方面建議早睡早起,以順養肝氣,另外清明時節雨紛紛,濕氣較重,易感受濕邪,因此要注意防潮。此時晝夜溫差較大,衣著要適當,出門可以帶件薄外套、襯衫或圍巾避免感冒。

 

【清明節氣與諺語 】 

清明風若從南起,預報田禾大有收:清明日吹南風主豐年,吹北風則歉收。

清明晴魚上高坪,清明雨魚埤下死:清明日晴則日後多雨水,當日雨反而會有旱災。

三月死魚鰡,六月風撲稻:三月少雨,六月多風。

雨淋墓頭紙,日曝穀雨田:清明下雨,穀雨多半會放晴。

清明芋,穀雨薑:清明適合種植芋頭、穀雨時節適合種植生薑。

清明一到,氣溫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。故有「清明前後,點瓜種豆」、「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」的農諺。

 

 

【清明節氣詩詞欣賞】

「清明時節雨紛紛」,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。一起來欣賞有關清明的詩詞吧~

 

《清明》(唐)杜牧
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
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 

《途中寒食》(唐)宋之問

馬上逢寒食,途中屬暮春。

可憐江浦望,不見洛橋人。

北極懷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

故園腸斷處,日夜柳條新。

 

《寒食》(唐)韓翃

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
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

(註:另有一說為此詩描寫的是在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節。)

 

《閭門即事》(唐)張繼

耕夫召募愛樓船,春草青青萬項田;

試上吳門窺郡郭,清明幾處有新煙。

 

《清明》(宋)王禹

無花無酒過清明,興味蕭然似野僧。

昨日鄰家乞新火,曉窗分與讀書燈。

 

《風箏》(清)曹雪芹

階下兒童仰面時,清明妝點最堪宜。

遊絲一斷渾無力,莫向東風怨別離。

 

(文章整理自各網站資料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飛鳥Fi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